2024 年度中国医药行业应收账款风险简报
2024 年,全球经济复苏依然乏力,叠加地缘政治紧张和全球通胀高企,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多重挑战。以下几个方面尤为值得关注:
1. 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
虽然中国经济总体保持稳定,但增长动能减弱,内需不振的问题较为突出。医疗卫生支出受到财政预算约束,导致医药产品市场需求增长放缓。
2. 企业融资环境趋紧
金融监管的加强和信贷政策的调整使企业融资更加困难,尤其是中小型医药企业,面临较大的资金周转压力,回款能力受限。
3. 地方财政压力加剧
受房地产市场调整和财政收入下降的影响,部分地方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支出能力下降,可能导致医保资金拨付延迟,进一步加剧医药企业的应收账款压力。
近年来,国家密集出台医药行业相关政策,这些政策对医药企业的经营环境和资金管理产生了深远影响。以下是 2024 年值得关注的几项政策及其影响:
1.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
通过以量换价的方式,大幅压缩药品价格。这一政策虽然降低了患者的用药负担,但也显著挤压了企业利润空间,加重了企业的现金流压力。
2. 医保支付改革
改革内容包括支付方式的调整(如 DRG、DIP 等)和支付标准的规范化。虽然这些改革有助于提高医保资金使用效率,但也延长了医药企业的回款周期,对中小型企业尤其不利。
3. 医疗机构监管趋严
医疗机构在财务管理和采购流程方面受到更严格的监管,导致其采购量和付款节奏可能发生变化,进一步影响上游医药企业的资金回笼速度。
医药行业的应收账款风险主要集中在商业风险、财务风险和管理风险三个方面,以下是详细分析:
(1) 下游客户集中度高
医药企业的主要客户包括医院、药店和分销商,客户集中度较高。一旦关键客户出现财务问题或政策性付款延迟,可能对企业的应收账款回收造成致命影响。
(2) 行业竞争加剧
随着新进入者的增多和市场环境的变化,企业为抢占市场份额可能采取赊销或延长信用期的策略,导致应收账款规模持续扩大,风险不断累积。
(3) 产品结构单一
部分企业缺乏多元化的产品线,主要依赖单一产品获取收入。一旦产品需求下降或市场竞争加剧,企业收入将受到严重冲击,进而影响账款回收能力。
(1) 客户财务状况恶化
部分民营医院和小型药店由于融资难或管理不善,财务状况恶化甚至破产,这类客户的付款能力较低,导致坏账率上升。
(2) 账龄管理不规范
部分企业对账龄控制不足,应收账款长期挂账,导致坏账核销延迟。此外,部分账款超过两年仍未回收,风险系数显著提升。
(3) 应收账款周转率下降
数据显示,近年来医药行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普遍下降,部分企业的账期已超过行业平均水平。资金占用加重了企业的财务负担,进一步影响其市场竞争力。
(1) 内部控制薄弱
许多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应收账款管理体系,缺乏系统化的风险监控和处置机制,导致账实不符或坏账隐患积累。
(2) 专业化管理能力不足
部分企业缺乏专业的信用管理团队和制度,销售团队和财务团队的配合不到位,影响风险识别和应对效率。
(3) 信息化建设滞后
医药企业信息化程度不高,难以及时收集客户信用信息并进行动态分析,这导致风险发现滞后,增加了管理难度。
● 建立全面的客户信用评估体系:根据客户的信用等级设定不同的账期政策,加强客户背景调查和信用记录监控。
● 实行动态风险预警:结合市场信息和客户财务状况变化,建立实时监测机制,提前识别潜在风险。
● 实施客户分级管理:对高风险客户采取预付款或缩短账期等策略,降低坏账风险。
● 制定科学的信用政策:根据客户的付款能力和业务重要性,灵活调整信用额度和期限。
● 加强账龄监控:定期审查应收账款的账龄分布,对超过合理账期的款项加快催收力度。
● 完善催收流程:结合法律手段与商业谈判,及时追讨逾期账款,降低长期挂账比例。
● 完善内控机制:明确应收账款管理职责,将销售、财务和法务部门的工作紧密结合,形成合力。
● 加强培训与信息化建设:提升员工专业素质,利用 ERP 和 AI 工具实现数据共享和实时分析。
● 引入保理和信用保险:通过金融工具分散风险,保障企业资金流动性。
● 寻求法律途径:对恶意欠款客户,必要时采取法律手段维护企业权益。